地址:武漢市長江日報路77號投資大廈
郵箱:mail@whfhg.com
(湖北日報7月14日報道)
?
?
7月11日,一列白色冷藏運輸車隊,駛出港口園區道閘。100余個集裝箱,滿載2997噸南美原裝進口牛肉,將通過武漢金控陽邏港服公司運往華中各地,直達消費者餐桌。
“持續完善海外直采供應鏈,讓國內消費者買到全球優質生鮮。”公司總經理徐寶衛興奮地介紹,港口服務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27.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超過500%。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從報關單上看到,該批貨物包括肩胛肉、肋排、大米龍等9個牛肉品種,貨值共約1.33億元。其中部分牛肉直接運到10公里外的雙柳加工廠,烹調成香氣撲鼻的牛肉半成品和預制菜。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指出,打造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強化要素資源整合創新和配置能力,打造國內大循環的生產節點、流通節點、消費節點,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要素鏈接、產能鏈接、市場鏈接。
“加快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后,開放的步伐明顯加快了。”徐寶衛分析,隨著中海鐵水聯運二期,花湖機場等逐步投入使用,作為長江中游最大的港口,陽邏港與航空、火車多式聯運的物流新格局正在形成。
該公司搶抓機遇,逐步將沿海業務轉移到陽邏港,與在當地落地不久的中遠海運、中外運長航等國際班輪公司緊密合作,連通從國外廠家直達陽邏港的定期水運航線,國際貿易業務迅猛增長。“大宗貿易按下了快進鍵。”一方面對接國際供應商,通過海外基地直采模式,該公司簽回“大訂單”,一方面開拓國內市場,將“大訂單”分解,簽下“銷售訂單”。
“上半年,僅來自阿根廷、烏拉圭、巴西等國的新鮮牛肉就銷售了10萬噸,供應華中各大批發市場、電商平臺和線下商超。”徐寶衛說。
除了硬件升級,大數據平臺供應鏈平臺也配套投用。港服公司重點打造“市場供應鏈商貿公共交易平臺”,實現業務數據化、自動化、智能化和交易化,幫助貿易企業打通業務和信息壁壘,解決中小企業國際貿易中的法律、金融、信用等多重風險,每天數千條供求信息直接在后臺撮合,實現了數字化賦能。
眼下,港服公司以商招商,已吸引50多家企業落戶注冊登記,預計今年內可實現產值50億元。華中貿易服務區項目正式運營后,每年創造不少于300億元的營收規模,形成港口、貿易、金融、物流多層次循環經濟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