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武漢市長江日報路77號投資大廈
郵箱:mail@whfhg.com
——黨的群眾教育實踐活動學習心得體會
黨的十八報告明確提出,要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當前,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在集團系統全面深入地開展。根據集團黨委部署和安排,通過近一段時間的學習、教育活動,感觸較深。體會如下:
一、群眾路線是我黨最大的政治優勢
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對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經驗的總結,是黨的科學的領導方法,是黨的宗旨的生動體現,也是黨的優良的傳統和政治優勢。
中國共產黨從誕生那天起,就把黨的性質確定為工人階級的政黨,無產階級的先鋒隊,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確定為黨的宗旨。正是依靠廣大群眾,中國共產黨從一個弱小政黨發展成為現在的執政黨,通過“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完成辛亥革命沒有完成的國民革命大業,徹底地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使人民真正成為了國家的主人。美國作家埃德加.斯諾曾在延安窯洞里向毛主席提了83問,中心問題就是國民黨如此強大為何剿滅不了紅軍?毛主席說:“紅軍是民眾的軍隊,民眾無微不至的支持紅軍,除非消滅支持紅軍的民眾,否則是沒有辦法消滅紅軍的”。 淮海戰役中,人民群眾送糧食,抬傷員,支前的隊伍比解放軍的隊伍還要多。陳毅在總結淮海戰役勝利的原因時講到:就是把我陳毅放在棺材里,我也還不了人民群眾對淮海戰役支持之情,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改革開放時期,農村改革的成功,是我黨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又一次發揮群眾路線這一黨的優良的傳統和政治優勢集大成的范例,并使中國的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取得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舉世矚目的成績。
歷史和當前的實踐生動地證明:中國共產黨之所以有力量,就在于始終扎根于人民群眾并成為黨的優良傳統。
二、加強作風建設是開展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的關鍵
執行黨的黨風,關系到黨的形象,關系到黨和人民事業的成敗。中國共產黨一貫重視黨風建設。延安整風是全黨范圍內一次馬克思主教育,也是一次破除黨內的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神圣化的思想解放運動。延安整風對全體黨員干部的要求是: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總結歷史經驗,樹立堅定、明確的共產主義世界觀。通過學習、教育實踐活動進一步改造黨,特別是領導干部的思想作風,提高思想境界和理論水平,真正建立一個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具有正確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革命政黨,為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建立新中國做思想和組織準備。延安整風改造和提升了中國共產黨,為黨最終奪取全國政權、成為執政黨打下了思想基礎,進行了組織準備,在中國革命歷史上起到了關鍵作用。建國后,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非常清醒認識到黨風建設不僅關系著黨的生死存亡,更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正如陳云同志指出的:“執政黨的黨風建設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因此,黨風問題必須抓緊搞,永遠搞”。黨的歷次報告都強調要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十八大報告再一次指出:“堅持艱苦奮斗,勤儉節約,下決心改進文風會風,著力整治庸懶散奢等不良風氣,堅持克服形式主觀主義、官僚主義,以優良黨風凝聚黨心民心,帶動政風民風”。
抓好黨風建設,必須解決黨內目前存在的不良風氣。一些黨員、干部忽視理論學習、信念動搖,法治意識、紀律觀念淡薄;一些地方選人用人公信度不高,跑官要官、賣官賣官等問題屢禁不止;部分黨員干部精神懈怠,貪圖名利,弄虛作假,不務實效;脫離群眾,脫離實際,不講原則,甚至以權謀私、腐化墮落。這些不良作風和現象的存在,嚴重削弱了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損害了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嚴重損害了黨的執政地位和執政使命實現。
針對黨內存在的不正之風,樹立黨在群眾的良好形象,習近平同志提出“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總要求。貫徹落實習總要求,加強黨的作風建設,需要用延安整風精神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首先,勇于自我批評是“照鏡子”的思想基礎。有的黨員干部缺乏自我批評意識,或安于現狀懶得“照鏡子”,或知錯不改忌諱“照鏡子”,還有的“濃妝艷抹”,照不見真容,不敢看或看不到自己存在的問題。其次,敢于接受批評是“正衣冠”的前提。當前,批評聲音的缺失,導致一些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自我意識膨脹,不能正確認識手中權力和自身職責,持身不嚴,交友不慎,甚至走上歧路。
得人心者得天下,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來,到群眾中去,衡量黨風狀況,最主要的衡量標準就是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密切聯系群眾。在貫徹群眾路線、密切聯系群眾中加強和改進作風,根本要求就是要有真誠的態度和堅持不懈的精神。不到群眾中去,不到實踐中去,就不了解實際對理論來講意味著什么;不到群眾中去,不了解群眾的疾苦和困難,不懂得為什么要提倡艱苦奮斗。只有深入到群眾中去,了解群眾的生活,才能認識到群眾的力量,這是培養優良作風的重要前提。
二是求真務實。空談誤國,實干興幫。堅持群眾路線,就是要把求真務實貫徹到為民服務的具體實踐中去,讓人民群眾真切感受、得到實惠。堅持科學發展不動搖,加快發展作為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讓發展更好地為增進人民福祉服務。
三是把群眾滿意作為做好群眾工作的根本標準。以什么為標準、用什么來衡量,實質上是一個價值取向的問題。中國共產黨代表的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一切工作的成敗得失當然要由群眾來檢驗。群眾這把“尺子”,最能衡量工作的好壞優劣;群眾口碑最能說明工作業績。無論權力多大、地位多高,也不管在什么崗位、從事什么工作,群眾是否滿意就是檢驗其工作成績的最高標準。
三、踐行群眾路線,不斷改進工作作風
十八大以來,以習總書記為首的黨中央倡導改進作風、密切聯系群眾,身體力行,率先垂范,為全黨樹立了榜樣。作為國企的一名黨群工作者、中層管理人員,更是要帶頭加強思想建設,改進工作作風,樹立“忠誠、團結、勤奮、廉潔”的良好形象,做到:
1、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黨群部、人力資源部的工作特點具有很強的政治性和政策性,特別是要全面理解、準確把握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推進群眾工作過程中,堅持把依靠和相信群眾與教育、引導群眾緊密結合起來。因此首先要有一顆忠誠黨的事業的心,才能把黨的思想路線和政治路線貫穿于各項工作之去;要從集團公司戰略和全局角度,推動高素質干部隊伍和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為集團領導當好參謀,做好助手。對集團黨委部署的全局性工作,帶頭堅決完成,做到不利于全局的話不說,不利于全局的事不辦。
2、加強學習,提高服務能力。十八大提出要“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這是對新形勢下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的新目標。當前武漢正處在全面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如何更好為武漢經濟結構轉型、提升城市功能服務,是擺在集團公司面前的新課題,并對集團公司干部隊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集團發展越快,員工的素質越高,對做好群眾工作水平的要求越高,學習的緊迫性也更強。要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管理人員,需要勤于學,敏于思,豐富知識儲備,不斷完善知識結構,打牢履職盡責任的知識基礎,“修于內而形于外”,把黨群部、人力資源部建設成為講政治、重公道、業務精、作風好的模范部門。
3、廉潔自律。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黨性修養、思想覺悟、道德水平不會隨著黨齡的積累而自然提高,也不會隨著職務的升遷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終生努力。堅持公道正派,發揚艱苦奮斗精神,集團公司現在還在創業期,需要繼續厲行節約,廉潔自律,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